0539-8012506
時間:2019-04-27 15:39:00
目前我國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可以分為治理修復和風險管控兩種。
治理修復措施主是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的方法減少甚至完全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或毒性等,對這個措施公眾比較熟悉。而公眾相對比較陌生的風險管控措施,又可分為工程控制技術和制度控制技術。
對于建設用地和農用地的工程控制技術還有區別,建設用地的工程控制技術可以采取覆蓋、阻隔、圍堵等措施,而農用地防治的最終目標是保持農用地的耕作屬性,因此通常是采用低富集作物品種篩選、種植結構調整、水肥調節等對土壤理化性質影響相對較小的措施。風險管控措施中的制度控制技術對于建設用地和農用地采取的措施是相似的,都是采取風險管控區劃定、設立風險標識牌、在網絡或報紙等媒介上發布公告、警示大家遠離污染的區域等措施來降低場地對人體健康的風險。
我國治理修復措施目前主要用于關閉或搬遷企業場址污染土壤和石油開采污染土壤的修復,主要是因為關閉或搬遷地塊大部分處于城市的中心,需要反復再開發利用,這些地塊如果采用風險管控措施把污染物阻隔在原來地塊,未來再開發時仍然需要進行修復。石油類污染土壤的污染物主要是可生物降解的石油烴,按照優先將污染物去除的修復原則,可采用生物修復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
風險管控措施多被在產企業場址污染土壤、礦山開采污染土壤和農田耕地污染土壤修復采用,這主要是因為,對于正在生產運行的企業,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標主要是防止土壤中污染物向周邊的土壤或地下水擴散,因此可以采用阻隔、帷幕等風險管控措施即可達到上述目的。
對于礦山開采污染土壤,大多遠離城市區,采取切斷礦山土壤的污染物和周邊地表水、地下水、生態受體等接觸途徑,就可達到污染防治的目的,而不必要將礦區土壤中污染物去除掉??傮w來說,我國對于關閉搬遷企業場址污染土壤,強調的是怎么治理好;對于在產工礦企業場址土壤,強調的是怎么防控好;對于農田耕地土壤,強調的是怎么利用好。目前大部分土壤污染修復都是針對關閉搬遷企業的再開發利用,以治理修復措施為主,風險管控措施技術只占了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