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9-8012506
時間:2019-04-27 15:41:56
美國土壤治理的歷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20 世紀70 年代前,社會環保意識不強,對土壤污染沒有什么防治措施。20 世紀80年代初期到90 年代中期,開始發現土壤污染對人體健康有影響,但對土壤污染的認知比較片面,以為只要土壤中含有污染物就認為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比如土壤中有苯了,就認為會致癌。
由于民眾對土壤中污染物的過激反映,監管部門不得不強迫污染者快速對污染土壤進行治理。許多地塊的治理,都采用了挖、埋、燒等高耗能的技術,往往導致土壤污染的過度治理。20 世紀90 年代之后,公眾和監管部門對土壤的治理和管理認識和理解不斷深化,污染土壤的防治轉向了風險管理,根據土壤的功能和用途制定修復目標,采取綠色可持續的理念對污染土壤進行治理。
美國污染土壤修復歷程很具典型性。在早期,人們對土壤污染往往反應過激,大部分采用將土壤中污染物去除掉的治理技術。長期以往,會發現這種急于求成的治理修復,經濟成本極高,很多技術實際上也不可行,沒必要。人們認為可以采取另外的辦法,即不必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而是采取封閉、填埋、阻隔等風險管控措施,將土壤污染物與可能受影響的人群分隔開來,從而實現土地的再開發利用。剛開始這類措施采用比較少,后來逐漸大量增加。
隨著風險管控措施的大量增加,人們發現污染物單純地阻隔在場地里,再開發利用時,還是要再次治理,而且阻隔時間長了,阻隔層也可能失效,阻隔的污染物便成了一個定時炸彈,因此過度采取風險管控措施也是不合適的。
經過多年實踐,美國民眾對土壤污染有了更加客觀的認識,認為基于風險的管理是經濟可行的模式,根據土壤中污染物類型和用地途徑等,在必要的情況下把土壤中污染物去除,在另一些不必要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阻隔等措施。同時,其他基于風險的管控措施也得到運用,如對不著急開發、污染物沒有擴散的地塊,可以告知人們不要進入這些區域,不要使用這些區域的地下水,這樣也可以把風險控制住。也有的通過土壤中污染物的自然衰減,來實現污染地塊風險管控的目的。
近年來,綠色可持續的修復理念在美國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綠色可持續修復的理念主要考慮整個修復環節中社會、環境、經濟的代價。比如某個地塊如果不治理,對社會、環境、經濟會有多大的影響。而治理這塊地時采取的治理技術,有時也會排放污染物,因此就要綜合考慮,修復這個地塊會對社會、環境、經濟有多大影響。如果采用一個技術,對社會、環境、經濟的負面影響比不修復這個地塊還大,那就證明不是綠色可持續的修復技術。綠色可持續修復,就是從整個土壤修復過程進行考量,篩查最佳的修復技術,實現土壤污染的治理目標。